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提示
有關“延遲退休”的說法近日流傳甚廣。實行了幾十年的退休年齡真的要改了嗎?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9月15日對本報表示,我國暫時不會調整退休年齡,有關部門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遲退休”的建議,并不代表現行退休年齡規定即將更改。
“研究退休年齡問題”引發“延遲退休”猜想
日前,人社部副部長王曉初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們對退休年齡的問題還在進行研究。這個問題需要綜合考慮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就業的情況來進行研究。我們注意到國外有一些國家在研究、討論或者已經決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齡,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在國外也存在一定的爭議。”
此前,有研究機構曾提出,鑒于我國人口壽命延長的實際情況和養老保險基金壓力,應當延遲退休年齡。
有人因此誤以為我國即將更改退休年齡,社會各界對此高度關注,并引起討論。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9月15日對本報表示,我國暫時不會調整退休年齡。有關部門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遲退休”的建議,不代表現行退休年齡規定即將更改。
據介紹,我國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齡是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并在這類崗位工作達到規定年限的職工,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45周歲退休。
設計退休年齡必須統籌考慮社會保險與就業
據了解,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在退休年齡方面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
一是退休年齡偏低與人口壽命延長的矛盾;二是女職工按不同身份執行兩種退休年齡。這在企業早已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的情況下難以操作,在實際工作中引發諸多糾紛;三是提前退休問題比較突出。一項調查顯示,我國企業職工退休時的平均年齡只有53歲。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設計退休年齡必須統籌考慮社會保險與就業。
我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總量高達10.6億。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仍在進行中,就業壓力很大。
從總量上看,今年高校畢業生有630萬人,初高中畢業后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大約有600萬人,再加上大量的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軍隊退伍人員,全年需要就業的人員總數有2400萬人左右,而目前每年大約只能安排1200萬人就業。此外,我國還有1億多農村剩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
根據退休年齡的具體執行情況來看,近幾年無論男女都有一部分人沒有達到規定年齡,或提前退休,或采取內退方式。因此,現在首先要做的是執行好現有規定。
至于養老保險基金的問題,我國在新老體制轉換的過程中,新體制需要發放舊體制下退休人員的待遇,的確給新制度確保當期的收支平衡、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帶來了一定壓力。
但是,國家已經從制度上對資金的籌集采取了十分有力的措施,包括社保基金的設立、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等,均能夠保證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綜合來看,延長退休年齡并不是當前立即需要實行的政策。
對延長退休年齡,不同群體意見不一,干部支持較多,工人多數反對
改革退休年齡涉及每位職工的切身利益。記者了解到,不同群體的意見很不一致。
記者采訪發現,臨近退休年齡的干部,不論男女,有相當一部分認為可以適當考慮延長退休年齡。
據分析,這主要是因為此類人群工作強度不是很大。隨著近年來我國居民健康狀況明顯提升,很多人雖然已到退休年齡,仍可勝任工作。一些特定行業,如醫生、教師,往往是“越老越吃香”。退休早在某種程度的確是一種人才資源的浪費。
一線工人則多數認同目前的退休年齡規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點退休。這是因為,一線工人大多體力消耗大,在職時收入水平偏低且不是很穩定,退休后則可以獲得穩定的養老金收入。近幾年國家一直在提高企業職工養老金水平,對一些已經內退或下崗的職工而言,都希望早點正式退休,收入還能高一些。
與此同時,許多年輕人表示,現在工作已經很難找了,如果再延遲退休年齡會使就業變得更難。部分企業經營者認為,《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企業中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員工比例明顯增加,倘若進一步延遲退休年齡,會使企業人員的流動性減弱,影響企業活力。
有關專家表示,退休年齡不應經常調整,其確定需要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并充分考慮不同群體間的公平公正。
之前有人提議,我國可以采取“彈性退休”制度。例如在美國,有一個可以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但實際退休年齡,員工可以根據自身狀況跟用人單位協商決定。不過,專家認為,這種方式不適合我國目前的社保制度以及財政制度,并且操作中會產生很多新的問題,短期內可行性不大。
還有專家推測,如果國家真的改革退休年齡制度,可能會從女性就業人員開始。目前,全國就業人口中女性已超過45.4%,但女職工和女干部退休年齡不一致,部分地方還對女干部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采取了60歲退休的辦法,由此引來一系列爭議。
延伸閱讀:
調查稱9成以上網友反對延遲退休6成支持彈性制
據南方日報報道本月10日,國新辦發布《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白皮書稱,到2035年,我國將面臨2名納稅人供養1名養老金領取者的情況。人口老齡化問題,引發思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表示,目前我國還在研究是否延長退休年齡。“延退”話題一出,立即引發熱議,昨日網上一項關于“你支持推遲退休年齡嗎?”的調查中,20萬參與投票的網友中,有92%投了反對票。[詳細]
延遲退休引網絡激辯九成反對專家稱切忌冒進
據羊城晚報報道“對于延遲退休年齡,在制訂政策時一定要采取慎重的態度”。昨天,知名社會學家、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鄭梓楨明確亮出自己的觀點:可以研究,但切忌冒進。
鄭梓楨分析,目前中國老齡化在加速、勞動年齡人口在減少,“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的趨勢已經比較明顯,但還必須注意一個大前提,即中國的人口基數龐大,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還很高,還未實現完全的充分就業。
延遲退休年齡是否就能解決老齡化問題?對年輕人的就業有多大影響?鄭梓楨坦言,對于這類關鍵性問題,目前還欠缺細致的研究。“要制定具體政策,前提必須是有充分的研究和社會調查。”
為此,鄭梓楨建言,對延遲退休,應該著手研究,但不宜馬上出臺政策。就算將來出臺具體措施,也應逐步提高,給各方面都有緩沖。此外,也有不少人士認為,是否延遲退休問題,可以由各用人單位彈性處理,不宜強行“一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