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像一個人,為了顯示強壯吃春藥。企業的春藥就是資本,強行擴大規模,越吃企業越虛,價值輸出的能力就越疲弱。越吃距離目標越遠,越吃心態就越變異。最后,企業敗落,自己出局。
2、創業與做大不相同,價值與誠信是門檻
小企業成功靠精明,中等企業成功靠管理,大企業成功靠的是誠信。
李途純傳奇的“借條”創業成功了,但是代表不了未來。創業,是敢冒風險,是善抓機遇,是做長板,把長板加長。當企業做大了,就要追求規范,就要加強管理,就要少犯錯誤。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補短板上。顯然,李途純的太子奶還停留在始創階段。這就是越大越亂、越大問題越多的深層次原因。
做企業再進一步,就要講求求真、務實和誠信,為社會創造價值,造福人類,而賺錢只是順帶的結果。李途純在這方面越做越退步了,對經銷商催款不發貨,對員工工資不能按時兌現,對投資方掩蓋成本與收益實情。誠信,是企業做大做強不能辱沒的門檻。企業越大,就越是要堅守這個原則,不堅守定會出問題,不知李途純他的《中國最大民營企業成功與失敗案例分析》有沒有寫到這個問題。
3、今天的市場業績是做強做大的基礎,是明天資本運作的前提
李途純目標遠大,“世界500強”、“企業航母”、“海外上市”這些字眼經常被他掛在嘴邊,但是太子奶在市場目標上、在新品創新上、在營銷管理上以及對消費者的把控上都落后于市場一流企業,在最應該做好的眼前事上卻沒有做好。
太子奶的市場根基非常不穩,贏利能力不強,在這個基礎上搞資本運作,無異于沙灘上建高樓。
2008年,雖受達能強購事件的困擾,宗慶后領導下的娃哈哈銷量持續增長,上半年銷量增加40%以上,全年銷售額突破300億元大關。
宗慶后說:“沒有效益的品牌便沒有任何價值”。從這一點看,太子奶資金短缺是表,市場贏利能力不足是本,李途純求來的資金如同填入無底洞,杯水車薪。再后來,無論李途純編織什么神話也不會有人相信了。
4、最大的對手是自己
企業做大了,其實最大的對手是自己。李途純、太子奶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歸根到底,是做人和做企業最本源上最本真的方面發生了偏差,在創業成功后,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沒有隨著企業的成長而升級和升華。
也許李途純最初的幾把賭博成功給他埋下了禍根,于是在他的肌體里潛伏著這樣一種“失敗基因”,即缺乏對規律和秩序的尊重,缺乏對市場價值和市場力量的敬畏,用一時的成功詮釋一生的成功,想一生都用豪賭和運氣打天下。所以,中國企業的持續成長,首先要看企業家本人是不是能夠成長,是不是能夠偽存真地超越自己、戰勝自己,否則,打敗自己不是別人,首先是自己。
做企業,自我滾動發展已嫌太慢,想超常規發展最缺的就是錢,于是,一些企業家直奔“主題”,不看兵法看“資本論”了,以至有人把資本運作作為做企業的最高境界和終極目的,在“玩”資本中迷失了自己,忽視了自己作為實體企業最根基最本真的東西,本末倒置的結果是,欲速不達,適得其反。有太子奶一樣想法的企業在中國不在少數,讓我們引以為戒。
編輯:Luke
頁次:3/3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