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政治和經濟生活中的大事,歷史上每一年的“兩會”都會對股市行情造成一定影響,并成為貫穿三四月行情的投資主線。
據統計,在過去的16年中,“兩會”期間大盤上漲了11次,下跌了5次,上漲概率為68.75%。值得關注的是,在“兩會”前后,大盤上漲概率均高于“兩會”期間。統計顯示,在過去16年中,從2月份到會前,大盤上漲的概率為81.25%,特別是在最近9年間,該時間段內大盤均出現上漲。從“兩會”閉幕到3月底,大盤上漲的概率為75%。“兩會”行情是中國股市的特色之一,政策涉及到的題材往往成為“兩會”前后市場關注的熱點。
不過細心的投資者或許能夠發現,到目前為止,關于“兩會”行情的炒作,總體上還是比較平靜的,重大利好利空幾乎銷聲匿跡,代表委員的注意力大多轉移到高房價上去了。新華網的一項“兩會”熱點話題統計顯示,今年“兩會”最受關注的熱點中,排在最前面的有收入分配、住房、養老保險等話題,與資本市場有關的話題排在十名開外。總體上看,今年“兩會”對股市行情影響應該較平穩。
從政策預期來看,當前存在兩種主要的政策預期,一種是積極正面的,比如醫改與惠農等民生政策,另一種是負面的,如房地產政策與信貸緊縮等政策。今年宏觀經濟政策除了保證經濟持續增長外,還旨在保持經濟的穩定運行,因此今年的貨幣政策在保證信貸合理充裕外,可能會隨著通脹形勢變化而進一步微調。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核心內容,未來政府可能將圍繞調結構制定相關政策,主要包括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盡管宏觀經濟面臨一些問題,但保持一定經濟增速仍是必需的,我們認為政府仍不可能斷然采取過分收緊的措施。
就“兩會”期間的股市而言,上市公司業績預期是決定行情高度的最重要因素。由于“十二五”規劃即將展開首輪投資,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將多數受益,同時CPI的上升,對上市公司短期業績仍有一定的促進。所以,至少在2011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業績應該不會太差。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新股發行還會保持一個勻加速的狀態,始終起著資金分流的壓力,同時限售股解禁累積效應不可忽視。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兩會”對市場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不過市場對出臺的政策也會有一個良好的心理預期,從而對大盤產生積極作用。歷史上每年“兩會”前后,“兩會”討論的熱點議題自然會成為市場炒作的題材,今年熱點雖然可能會比較少,不過“兩會”期間所涉及到的行業、上市公司可能仍會有所表現。所以目前來看,市場振蕩偏強的概率可能性更大。本周市場較上周應該稍微偏強,操作上我們建議繼續低位多單持有,不追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