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如何換一種思路做電商 |
2013-11-21 中國冷鏈物流網(www.www.kk7885.com) |
未來的互聯網是屬于真正懂互聯網的傳統企業。中國冷鏈物流網認為,這句話非常的有道理,傳統企業相對純互聯網所擁有的那些優勢:線下渠道、供應商、物流等,這些是他們十年多行業深耕所得。就像現在比較熱門的在線訂餐網站,如果沒有多年的餐飲領域的從業經驗是很難夠取得成功的。其實,對于傳統企業來說,無論是主動進軍電子商務,還是被動的電商化,電子商務對于他們來說是相當陌生的領域,傳統企業面對來勢洶洶的電子商務大多數情況下往往不知所措。從事電商所需的精力也遠比傳統線下渠道要大的多,累,這是傳統企業電商人員普遍心態。
一、網絡營銷思維上的難轉變
互聯網企業在創業初,往往是否能夠盈利對他們來說并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他們大多通過資本的力量迅速做大,占領市場份額對他們來說是頭等大事。周鴻祎就曾經這樣說過:“看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否成功,早期賺錢不賺錢不重要,只要看它的產品是否足夠得好,是否好得足以凝聚人氣,好得足以形成海量的用戶基礎。如果是YES,這家公司就一定有用戶價值,它只要是有用戶價值,就一定會找到某種形式去釋放出商業價值。”
對于電商來說,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包括平臺費用、推廣費用、營銷費用、人工費用等等),往往很長一段時間都看不到回報。而傳統企業卻習慣用一種滾雪球的方式進行運營,從一開始就講究錢的快進快出,最好還能有一定的盈利。電商初期的只投入不盈利在很難靠概念吸引風投的傳統企業看來,往往有點得不償失。可能他們更看重競爭對手在電商領域的動作,像國美進軍電商領域,就是因為老牌競爭對手蘇寧在電商的動作所致。個人認為思維上的難轉變是導致傳統行業在電商模式上舉步維艱的重要原因。
二、企業內部的機制僵化
電子商務講究的是快捷高效。相對來說,中國的很多傳統企業都擁有一套很呆板卻又相當成熟的官僚體制,這會使得電商化過程顯得相當的呆板,很難去應對市場上的種種變局。就像蘇寧易購相對京東、易訊、天貓來說,往往很難跟上對手的節奏,一定程度上這和蘇寧易購企業內部文化有著很密切的關系。現在很多傳統企業采取的是一套資源面對兩種模式的體制,這也直接加劇了體制上的沖突。偏向電商,會對持續的業績壓力有影響;偏向傳統部分,電商永遠起不來。
互聯網作為一個極度開放的場所,國內長期以來的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導致了傳統企業對于自身信息公開的恐慌,他們不愿意去把自己的信息放到網上或者不知道該放什么信息到網上,人們總是會對不了解的東西心懷畏懼和神秘感,這也造成了他們的糾結。
三、過于重視人脈關系圈
對于很多國內傳統行業來說,做生意其實大多數做的還是人情關系,這是他們能夠賴以生存的基礎。當電商卻把傳統企業帶入了一個需要充分競爭的市場,消費者是否購買你的產品,完全取決于你能夠為他們所產生的價值。很多企業家在其企業所在地都擁有極強的政府背景和人脈關系,這些都能夠為他們帶來常人所看不見的資源支持,但是這些放在網絡中卻沒有了。線下擁有的所謂渠道資源,在線上可能一文不值。電子商務更加注重的是客戶數據的積累、新銷售渠道的開發以及不間斷的優質客戶服務,同時更需要注重網絡營銷和客戶體驗。傳統企業的管理者與決策者很難了解這些理念,那種被廣泛流傳的酒桌文化,在電商領域根本很難行得通。
四、缺乏自我挑戰的決心
必須明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行業適合電子商務,如果產品沒有一個清晰、被認可的標準或規范,那么其實是很難很好電商化的。像律師這種服務,每個案子都需要區別對待,很難形成一套成熟的標準化流程,這對電商就非常的不適合。電子商務對廠家價格體系會帶來極大的破壞性作用,這可能會面臨傳統渠道的極大反對,現在的電商相對線下比拼的大多都是價格,這是吸引消費者線上購買的一個很大的因素,這種線上模式就會對線下經銷商造成產品和價格方面的沖擊。如何平衡線上與線下之間的沖突,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決心。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會讓傳統企業進軍電商領域時,感覺到種種不順,像團隊人才建設方面,傳統企業能否留住那些習慣了互聯網文化的電商人才。但可能現在看來,這些因素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克服的,對傳統企業來說,最需要改變的是企業的內在。 |
[發表/查看評論] |
①
|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冷鏈物流網(www.www.kk7885.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冷鏈物流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冷鏈物流網(www.www.kk7885.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 |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www.kk7885.com)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