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提供的相關信息表明,2012年前3個季度,我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達243億美元,增長7倍多。其中,來自輕工行業的貿易摩擦呈現出多發的特點,且形式多樣。
根據商務部貿易救濟網公布的信息統計,2012年1~11月,涉及到輕工產品的貿易救濟調查通報達142次,陶瓷、造紙、眼鏡、五金等19個行業榜上有名。
除了量增外,近年來,輕工業貿易摩擦的形式也很多樣,包括貿易救濟措施、技術貿易壁壘、產品召回、知識產權糾紛等。其中,技術貿易壁壘是制約輕工產品出口的主要障礙。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官方網站發布的技術貿易措施(TBT公告)統計,2012年1~11月,涉及輕工類產品內容的公告達283次,波及到29個行業。此外,產品召回的情況也很突出。2012年前3個季度,國外對我國出口產品發出的安全通告和消費警報的數量居高不下。2012年前10個月,歐盟對我國輕工產品發布安全通報和消費者警告共計430次,集中在玩具、工藝美術、照明、家電、五金、日雜等行業。其中,玩具產品所占比重最高,超過40%。
輕工業貿易摩擦之所以頻發,一方面與國外通過延長制裁期的方式進行貿易保護有關,像歐盟對我國自行車進行的反傾銷案,制裁期長達18年,對我國自行車產業造成了嚴重損害。另一方面與近年來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對我國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呈快速增長之勢有關。目前,墨西哥、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國家頻繁對我國實施的貿易救濟調查,已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另外,中國出口企業對新的技術貿易措施把握不夠,產品存在缺陷,也是導致貿易摩擦不斷出現的主要原因。
除了貿易摩擦增多外,我國輕工業眼下面臨的產業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近年來,一些輕工產品和上游產品大量進口,對國內產業形成了威脅和損害。比如葡萄酒、原料奶粉等產品進口量持續擴大,已引起了社會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類似這樣的問題在制筆、制糖、文體等輕工產品中也有表現。
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分析認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輕工業仍處在貿易摩擦的敏感期和多發期。同時,全行業面臨的來自國外同類產品和上游產品的沖擊也將不斷出現。如何應對這種挑戰,既需要有關機構研究產業發展對策,合理適度地運用貿易救濟等手段維護國內產業發展環境和安全,也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技術壁壘措施,與社會專業機構合作,加大人員培訓和產品檢測認證力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