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空氣質量 加快產業調整
北京市副市長 洪峰
“十二五”時期,北京市將把環保工作放在主題主線上,進一步抓好減排工作,改善環境質量。具體有以下幾點措施:
一是加大老舊汽車淘汰力度。“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淘汰老舊車輛,同時提升油品質量,減少大氣污染。二是加快煤改氣進程。希望通過煤改氣工程,將今后5年北京的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2000萬噸以下。三是加強工地揚塵管制。大力倡導創建文明工地、綠色工地。如果查到有工地環境不達標,將列入黑名單,使其今后不能在北京投標建設。四是加強結構調整。同時,北京市將設定門檻,嚴格限制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產業進入。五是加大執法力度。進一步提高環境執法能力和水平,保障環境保護工作順利開展。
另外,由于環境問題具有區域性、復合性等特征,建議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實現區域環境質量整體改善。同時,希望國家能有頂層設計,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十二五”時期,北京市一定要把環保工作做好,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讓百姓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調整能源結構 實現源頭控制
天津市副市長 熊建平
“十二五”時期,天津市將圍繞五大任務,出臺4項措施,深入推進環保工作。
五大任務包括:一是工程減排與結構減排同步推進。要完成“十二五”減排指標,必須調整能源結構,實現源頭控制。二是燃煤鍋爐改造。在原來需要以燃煤鍋爐方式供熱的1.2億平方米中,有2000萬平方米將轉為熱電聯廠供熱,1億平方米將轉為天然氣供熱。三是實施清水工程。繼續推進截污治污、管網配套等方面的工作。四是繼續推進黃標車淘汰工作。五是落實工業自備電廠小火電機組淘汰和深度治理。
4項措施包括:一是總量控制,等量置換。各區縣污染物排放總量不得突破2010年污染源普查更新的基數。各區縣政府要預測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編制實施與之相適應的主要污染物年度減排計劃,實現等量置換。二是新老掛鉤,增減平衡。新改擴建項目必須制定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替代減排方案,落實對應減排項目。三是有償調劑,異地減排。本區縣減排潛力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時,可進行排污權交易,實現有償調劑。四是國家認定,年度結轉。
強化法律手段 推進環境保護
河北省副省長 張杰輝
河北省是能源消耗大省、資源消耗大省和污染物排放大省,減排壓力很大。“十一五”時期,河北省通過幾大舉措,完成了減排任務。
一是強化法律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河北省實施了“雙三十”節能減排工程,制定節能減排工作目標,進行嚴格考核。“雙三十”節能減排工作方案是通過省委常委會討論確定的,具有法律強制力,每年省政府要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工作力度很大。二是實施倒逼機制。對照減排目標,細化分解任務,實施倒逼機制,加強定期督察,促進減排任務完成。三是嚴格落實責任。四是兌現獎懲。
“十二五”期間,河北省的節能減排仍有很多難題需要破解。河北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經濟強省的指標,這就意味著要保持一定的經濟發展速度。那么在比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下,如何完成減排指標?這不僅需要環保部門的努力,更需要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另外,河北省的鋼鐵產量較大,工業占經濟總量的53%,鋼鐵占工業總量的30%左右。這其中有一部分屬于落后產能,必須淘汰。如何妥善進行落后產能淘汰,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用“三鐵”精神治理遼河
遼寧省副省長 許衛國
在“十一五”期間和“十二五”開局階段,遼寧省的環保工作特別是遼河流域的治理工作從上到下決心之大、工作力度之強、效果之好都是空前的。省委、省政府按照環境保護部的要求,用“鐵的決心、鐵的手腕、鐵的心腸”的“三鐵”精神開展遼河流域治理工作。
在體制機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專門成立了遼河保護區管理局,保障遼河的治理工作達到最好效果。在運行機制上,加強調度、督察和考核,為抓好遼河流域的治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之外,在“十一五”期間和“十二五”開局之年,遼寧省還用“三鐵”精神對遼河沿線的污染源進行整治,關停了造紙等一批污染嚴重的企業,并建成一批污水處理廠,遼河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比較滿意的階段性成效。
經過整治的遼河沿線,不僅是治污帶,還成為景觀帶、旅游帶、產業帶,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還可以成為人民的致富帶。使遼河從“三河三湖”重點治理工作中率先摘牌,盡管還有很大的困難,但遼寧省委、省政府從上到下達成共識,繼續努力,力爭在“十二五”期間達到環境保護部對遼河治理的目標要求。
完善基礎設施 確保流域水質
黑龍江省副省長 于莎燕
“十一五”期間,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工作緊抓機遇,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部委的領導和支持下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全部完成,所有項目建成投入運營。5年來黑龍江省一共建設完成89座污水處理廠,使黑龍江省的污水處理能力由2007年的不到30%提高到現在的70%,污水處理能力明顯提高。
另一方面,通過“河長制”、“一河一策”等制度的完善以及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松花江三江匯合口處的河水達標率高達92%,比“十一五”初期提高了近30個百分點。由于黑龍江省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與俄羅斯的邊境線重疊長達3000多公里,一旦邊界流域水質出現問題,就可能引起外交事件,所以界江、界河的治理工作應該成為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重點。“十二五”期間,希望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界江、界河的治理工作。黑龍江省也將重視其支流的治理工作,用“以支治干”的理念確保實現黑龍江省提出的2015年全面消滅流域劣Ⅴ類水質的目標。
此外,作為農業大省,黑龍江省的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勢在必行,希望能夠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特別是“以獎促治”方面得到環境保護部的大力支持。
充分發揮區域聯動作用
上海市副市長 沈駿
上海市一直非常重視環境治理,在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污染治理過程中也面臨著新的問題。比如,上海市每天污水處理都會帶來約3000噸的污泥,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影響環境。因此,今后必須解決好污泥處理等新的環境問題。
環境保護僅僅依靠一個部門或者一個區域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在大氣污染防治和流域污染防治方面,由于污染物流動性大,涉及部門廣,有必要建立區域聯動機制,同時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共同治理和保護環境。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在區域聯動方面已經有所嘗試,今后還要進一步完善,充分發揮區域聯動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上海市在這幾年的環境保護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今后要將好的方法和措施堅定不移地實施下去,即使經濟困難也要堅持。監測和公布環境質量不是目的,而是要以此為動力,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真正改善環境質量。相關部門應對今后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前瞻性研究,制定相應的規范和標準,便于環保工作順利開展。
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江蘇省副省長 徐鳴
江蘇省作為全國人均密度最高、單位國土面積工業負荷最高的省份之一,正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特殊時期,面臨著巨大的環境壓力。
日前召開的中共江蘇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提出,到2020年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江蘇省首次制訂了包含四大類30項指標的《江蘇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試行)》。“十二五”期間,江蘇省委、省政府將按照《江蘇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試行)》的建設要求,力爭用10年的時間,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污水處理能力,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將環境質量恢復到上世紀80年代水平。
江蘇省作為火電行業脫硝試點省份之一,火電行業脫硝設施安裝約1/3已經完成,由于政策尚未出臺,管理工作仍面臨諸多困難。目前,部分電廠對氮氧化物減排工作不夠重視,甚至擅自停運脫硝設施,某些電廠脫硝設施運行不穩定。建議國家盡快出臺污染減排的配套政策,確保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
以環境保護倒逼經濟轉型
浙江省副省長 陳加元
如何從有限的資源承載力、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以及人民群眾對環境的新期待出發,破解環境容量減小和經濟總量加大之間的矛盾,成為浙江省亟待解決的問題。
“十二五”期間,浙江省將始終堅持優化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并重,并通過多種環保倒逼手段,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根據產業結構特點和重點行業環境治理現狀,加大印染、制革、化工、造紙、電鍍、鉛酸蓄電池6個行業的污染整治力度。同時,以重點區域和行業的污染整治倒逼產業結構調整,積極鼓勵并推動印染等行業的結構調整,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繼續深化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大力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全面實施“綠色城鎮”和“美麗鄉村”行動,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開展“森林浙江”和“藍色屏障”行動,強化主要流域源頭地區生態保護,加快山區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和海洋藍色生態屏障建設。力爭通過防治并舉使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將生態強省作為環保著力點
安徽省副省長 倪發科
“十二五”時期,安徽省處于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速推進階段,也是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的關鍵期,面臨更加緊迫的資源環境制約。同時,作為國家重點環境治理區域的淮河、巢湖流域,環境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遏制,環境保護的任務十分艱巨。
“十二五”期間,安徽省將以打造生態強省為抓手,加快建立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和體系。將重點完成以下4項任務:
一是剛柔并濟,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抓好目標責任分解落實。
二是增建并舉,加強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重點抓好化工、紡織印染等行業的水污染治理。加強淮河、巢湖等流域的水污染治理。以燃煤電廠和冶金、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脫硫、脫硝為重點,著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三是防治并行,要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修復為主,強化重要水源涵養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的生態建設,綜合治理生態脆弱地區。
四是城鄉并重,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嚴控農業面源污染。積極開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優美村鎮創建。
采取有效措施完成減排任務
福建省副省長 倪岳峰
福建省的減排工作目前面臨較大的壓力。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4項減排指標,只有化學需氧量完成任務,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19.97%,是全國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最高的省份。這與福建省今年降水較往年有所下降導致火電增加、電力脫硫脫硝不平衡、非電脫硫脫硝未到位、機動車減排工作無實質性進展等有關。
面對減排中存在的問題,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和省長在各種場合都不斷強調生態立省的重要性,要求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完成減排任務,治理好環境。福建省物價部門和環保部門已經就如何落實脫硝電價進行商談,力求盡快落實脫硝電價政策。
今后,福建省將層層分解落實責任,與有關單位簽訂減排目標責任書,確保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進一步加強環境立法工作,加大法律、法規對環保工作的支撐力度。進一步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確保水質達標。繼續采取生態補償方式,加強流域污染防治,改善流域水質。完善污染防治機制,實行陸海統籌,做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同時,進一步完善機制體制,創新措施,加大工作落實力度,早日實現生態省建設目標。
加強隊伍建設 提升環保能力
江西省副省長 孫剛
江西省“十一五”減排工作曾經遇到過較大困難,連續兩年未完成任務。在環境保護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江西省奮起直追,最終完成了減排任務。
江西省在減排工作中最根本的經驗是加強隊伍建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環保隊伍建設,提供資金等多方面支持,使環保隊伍不斷壯大,能力得到提升。
“十一五”期間,江西省加大環境執法力度,立案查處1500多家企業,執法能力得到提升。加大對違法企業的處罰力度,加強排污費征收工作,既整治了違法企業,也增強了環保工作能力。通過嚴格執法,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得到了保障。在近年的行政評議中,環保部門都位于前列,群眾滿意度超過98%。
江西省加強對“五河一湖”、東江源頭區域的保護治理,開展重金屬污染防治和農村飲用水綜合整治,保障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出臺后,江西省以鄱陽湖生態區建設為主,將規劃與節能減排工作相結合,推動環境保護。今年,江西省已下撥“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獎勵資金1.352億元,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創新工作機制 提高工作效率
山東省副省長 孫偉
“十一五”期間,山東省環保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河流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在加強環境保護的過程中,山東省創新工作機制和工作方法,提高環保工作效率。
山東省建立了“超標即應急”零容忍工作機制,污染物超標排放一經核實,要迅速啟動環境應急預案,立即開展調查,盡快鎖定污染源,并按照屬地為主的原則,督促當地政府和污染物嚴重超標排放單位做好處理處置工作。
同時,在全省推廣“快速溯源法”工作程序,發現河流斷面超標,通過調查性監測、重點性監測、溯源性監測等步驟,24小時內鎖定污染源并上報結果。“超標即應急”和“快速溯源法”為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提供了條件。
“十二五”期間,山東省將進一步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增量,限制高排放企業增長,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盡快淘汰小火電和黃標車,做好重點行業脫硫脫硝工作。完善治用保并重的流域防控體系,加強流域污染防治。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控制面源污染。
同時,加強生態建設,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目前,山東省正積極籌備生態山東建設大會,會議將提出建設生態山東的決定。
頁次:1/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