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
2011-11-7 中國冷鏈物流網(www.www.kk7885.com)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1范圍
本標準按時間段規定了火電廠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規定了單位發電最高允許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
本標準適用于單臺出力在65t/h以上燃煤、燃油、燃氣發電鍋爐,適用于各種容量煤粉發電鍋爐的火電廠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設計、竣工驗收和建成后的污染物排放管理。
單臺出力在65t/h以上采用甘蔗渣、鋸末、樹皮等生物質燃料的發電鍋爐參照本標準中燃煤發電火電廠的污染物排放管理。各種容量的內燃發電機組參照本標準中燃油火電廠的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標準不適用于各種容量的層燃爐、拋煤機爐火電廠和以生活拉圾、危險廢物為燃料的發電廠。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GB13223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的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HZB1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8978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18486污水海洋處置工程污染控制標準
GB12348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
GB8702電磁輻射防護規定
GBxxxxx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
GB12349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測量方法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
HJ/T42固定污染源排氣中氮氧化物的測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43固定污染源排氣中氮氧化物的測定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55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測技術導則
HJ/T56固定污染源排氣中二氧化硫的測定碘量法
HJ/T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二氧化硫的測定定電位電解法
HJ/T76火電廠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煙塵煙氣測試實用技術(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GB13223。
3.1火電廠thermalpowerplant
燃燒固體、液體、氣體化石燃料的電廠。
3.2大氣污染控制單元airpollutioncontrolunit
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燃燒裝置產生的廢氣通過一座煙囪(排氣筒)排放時,這些燃燒裝置形成的聯合體就是一個大氣污染控制單元。大氣污染控制單元所處的時段以該單元中最晚的燃燒裝置所處的時段為準。
3.3標準狀態standardstate
火電廠鍋爐煙氣在溫度為273K,壓力為101325Pa時的狀態,簡稱“標態”。本標準
中所規定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均指標準狀態下干煙氣的數值。
3.4煙氣排放連續監測continuousemissionsmonitoring
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是指對火電廠排放的煙氣進行連續地、實時地跟蹤監測,又稱為煙氣排放在線監測。
3.5過量空氣系數excessaircoefficient
燃料燃燒時,實際空氣消耗量與理論空氣需要量之比值,稱過量空氣系數,用
“α”表示。實測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須折算到本標準所規定α時的污染物
排放濃度。
3.6干燥無灰基揮發分volatilematterdryash-freeba-sis
以假想無水、無礦物質狀態的煤為基準,將煤樣在規定條件下隔絕空氣加熱,并進行水分校正后的質量損失,稱之干燥無灰基揮發分,用“Vdaf”表示。
3.7熱電聯產機組heatandpowerco-generationunit
總熱效率和熱電比大于規定要求的供熱發電機組。
總熱效率=(供熱量+供電量×3600千焦/千瓦時)/(燃料總消耗量×燃料單位
低位熱值)×100%
熱電比=供熱量/(供電量×3600千焦/千瓦時)×100%
供熱式汽輪發電機組的蒸氣流既發電又供熱的常規熱電聯產,總熱效率年平均應大于45%。單機容量在50MW以下的熱電機組,其熱電比年平均應大于100%;單機容量在
50MW至200MW以下的熱電機組,其熱電比年平均應大于50%。單機容量200MW及以上抽汽凝汽兩用供熱機組,采暖期熱電比應大于50%。
4技術內容
4.1時間段劃分
本標準依據火電廠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日期劃分為3個時間段,分別執行各自對應的污染物排放限值。
第1時段:1996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產或通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的新、擴、改建火電廠;
第2時段:1997年1月1日起至本標準實施之日前通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的新、擴、改建火電廠(含在第1時段經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的新、擴、改建火電廠中已超
過5年,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通過的火電廠);
第3時段:本標準實施之日起通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的新、擴、改建火電廠(含在第2時段經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的新、擴、改建火電廠中已超過5年,未經環境
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通過的火電廠);
4.2火電廠污染控制單元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4.2.1煙塵和無組織排放粉塵排放濃度標準
火電廠煙塵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和無組織排放粉塵濃度限值(見表1)。
4.2.2煙氣黑度排放限值標準
火電廠煙氣黑度排放限值(見表2)。
4.2.3
氣態污染物排放濃度標準
火電廠氣態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標準(見表3)。
4.2.4單位發電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量標準
4.2.4.1火電廠發電1千瓦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量(見表4)。
4.2.4.2熱電聯產發電機組的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量
熱電聯產發電機組的供熱量應折算為發電量來確定其大氣污染物允許排放量,每供
熱4.1868MJ(1000kCal)可折算為發電1千瓦。
4.2.5火電廠2010年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已經投入運行并已通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的火電廠,2010年1月1日起位于第1時段的火電廠執行第2時段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位于第2時段的火電廠執行第3時
段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
4.3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4.3.1水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標準
4.3.1.1火電廠水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見表6。
4.3.1.2污水進行海洋處置時水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
污水進行海洋處置時按GB18486《污水海洋處置工程污染控制標準》規定執行。
4.3.2單位發電最高允許排水量
火電廠發電1000千瓦,允許排水量應≤1.5m3。
4.3.3溫排水控制
火電廠利用地表水(江、河、湖、海、水庫等)進行直流冷卻時,其溫排水排放應滿足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地表水環境質量要求,不應對受納水體的水生生態造成影響。
4.4噪聲污染控制標準
火電廠噪聲按GB12348《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執行。
4.5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
火電廠排放的粉煤灰、渣、脫硫渣等固體廢物的貯存、處置場要達到GBxxxxx《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的規定。
4.6電磁輻射污染控制標準
火電廠車間、場所的電磁輻射污染,必須執行GB8702《電磁輻射防護規定》的要求。
4.7新建火電廠煙囪最低允許高度規定
4.7.1煙囪最低允許高度按表7規定。
4.7.2對火電廠煙囪最低允許高度的其他規定
新建的火電廠煙囪最低允許高度除執行4.7.1規定外,還必須按批準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確定。
4.7.3火電廠煙囪高度達不到規定高度時的處置
火電廠煙囪高度達不到4.7.1、4.7.2任何一項規定時,其煙塵、SO2、NOX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按使用燃料和相應時間段排放限值的50%執行。
5監測
5.1大氣污染物的監測分析方法
火電廠大氣污染物的監測應在電廠運行負荷的75%以上進行。
5.1.1火電廠大氣污染物的采樣方法
火電廠大氣污染物的采樣方法執行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規定。
5.1.2火電廠大氣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5.1.2.1火電廠的煙塵測定方法
火電廠的煙塵測定方法執行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規定。
5.1.2.2火電廠的無組織排放粉塵測定方法
火電廠的無組織排放粉塵測定方法執行HJ/T55《大氣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測技術導則》規定。
5.1.2.3火電廠煙氣黑度測定方法
火電廠煙氣黑度測定方法暫時按《煙塵煙氣測試實用技術》。該測定方法的國家標準發布后執行國家標準。
5.1.2.4火電廠氣態污染物分析方法
火電廠氣態污染物分析方法執行J/T56《固定污染源排氣中二氧化硫的測定碘量法》、HJ/T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二氧化硫的測定定電位電解法》、HJ/T42《固定污染源排氣中氮氧化物的測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43《固定污染源排氣中氮氧化物的測定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規定。
5.2大氣污染物的過量空氣系數折算值
實測的火電廠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必須執行GB/T16157規定,燃
煤電廠按過量空氣系數折算值α=1.4進行折算;燃油、燃氣電廠按過量空氣系數折算值α=1.2進行折算。大氣污染物折算公式:
C=C'×(α'÷α)
式中:
C—折算后的火電廠鍋爐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濃度,mg/m3;
C'—實測的火電廠鍋爐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濃度,mg/m3;
α'—實測的過量空氣系數;
α—規定的過量空氣折算系數。
5.3氮氧化物濃度換算
本標準規定的氮氧化物質量濃度以二氧化氮計,按1μl/L氮氧化物相當于
2.05mg/m3氮氧化物,將體積濃度換算成質量濃度。
5.4火電廠煙氣排放的連續監測
5.4.1第2、3時段新、擴、改建的火電廠應裝設符合HJ/T××《火電廠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的煙塵和氣態污染物排放的連續監測儀器。
5.4.2第1時段的火電廠應在本標準發布后3年內裝設符合HJ/T××《火電廠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的煙塵和氣態污染物排放的連續監測儀器。
5.4.3火電廠煙氣排放連續監測裝置經有關主管部門認定合格,該裝置在有效期內其監測數據為法定的監測數據。
5.5火電廠其他污染物的監測分析方法
火電廠污水、噪聲、電磁輻射的監測分析方法按GB8978、GB12349和GB8702中規定的污染物監測分析方法執行。
6標準實施
6.1本標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實施。
6.2本標準中無組織排放粉塵監控濃度限值,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是否在本地區實施,并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6.3位于國務院批準劃定的酸雨控制區,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內的火電廠,二氧化硫排放除執行本標準外,還須執行所在控制區內的地方總量排放控制標準。
6.4位于第1、2時段尚未達到本標準的火電廠,應由所在地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限期達到4.2、4.3規定的標準值,達標時限應在本標準
發布后的3年內完成。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監測煙氣排放的視覺方法
———林格曼煙氣濃度圖
林格曼煙氣濃度圖是十九世紀末法國的林格曼(Ringe-Imann)提出的。這種方法是把圖放置在適當的位置上,使圖上的黑度與煙氣的黑度(或不透光度)相比較,憑視
覺進行評價。林格曼圖有多種規格,通用標準形式是由14厘米×21厘米的黑度不同的六小塊組成。除全白與全黑兩塊外,其他四塊是在白色背底上畫上不同寬度的黑色條格。根據黑色條格在整個小塊中所占的面積的百分數分成0至5的林格曼級數。0級是全白,5級是全黑,見表A-1。
標準形式的林格曼煙氣濃度圖尺寸較大,使用時必須裝在支架上,一人不便操作,而且在觀察者與煙囪之間要有相當長的一段空距離,故國內外有人按同一原理又研制了望遠鏡等形式的觀察設備。
A2林格曼煙氣濃度圖的使用方法
A2.1觀察前先平整的將圖固定在支架或平板上,支架的材料要求堅固輕便,支架或平板的顏色應柔和自然。使用時圖面上不要加任何覆蓋層,以免削弱圖畫的照明。如圖畫被弄臟或褪色,應立即換掉,以免影響觀察的精度。
A2.2應在白天進行觀察,固定支架應使圖面面向觀察者,盡可能使圖位于觀察者至煙囪頂部的連線上。圖距觀察者要有足夠的距離以使圖上的線條看起來似乎消失,從而
使每個方塊有均勻的黑度。對于絕大多數觀察者這一距離約為15m以上。
A2.3觀察時應將剛離開煙囪的煙的黑度與圖上的黑度進行比較,記下煙氣的林格曼級數及這種黑度的煙持續排放的時間。如煙氣黑度處于兩個林格曼級之間,可估計一個
1/2或1/4林格曼級數。
A2.4觀察煙氣力求在比較均勻的天空照明下進行。如在太陽光照射下觀察,應盡量使照射光線與視線成直角。光線不應來自觀察者的前方或后方。白色的方塊提供一個有
關照明的指標,用于發現圖上任何遮陰、照明不均勻及雨斑或別的污點。如在陰天的情況下觀察,由于天空背景較暗,在讀數時應根據經驗取稍低的級數。
A2.5觀察煙氣的仰視角應盡可能低。應盡量避免在過于陡峭的角度下觀察。
A3林格曼煙氣濃度圖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A3.1用林格曼圖確定煙氣的黑度取決于觀察者的判斷力。憑視覺所鑒定的煙氣的黑度是反射光的作用。所觀察到的煙氣黑度的讀數,不僅取決于煙氣本身的黑度,同時還
與天空的均
勻性和亮度、風速、煙囪的大小結構(直徑和形狀)及觀察時照射光線的角度有關。而且煙氣的黑度與煙氣中塵粒的含量之間難于找到確定的關系,故這種方法雖有使
用簡便、成本低廉、節省人力等優點,仍不能用它取代煙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或排放量的實測。
針對林格曼圖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國外某些機構進行了一些研究。為了避免觀察人員之間的個體差異對觀察精度所產生的影響,美國洛杉磯空氣污染控制區等研究了對觀
察人員進行訓練的方法。他們用一個機械送風的燃油爐作為標準煙氣的發生器,調節燃料和空氣量以達到所需要的煙氣黑度。在發生器的煙囪出口兩邊,分別裝上標準光源和
光電管,光電管接上電表。當煙氣從煙囪噴出時,光電管的電路可以測出從標準光源發出的光透過煙氣后到達光電管的相對強度。一個有經驗的標準鑒定小組將煙氣黑度與林
格曼圖進行對照,以小組成員的林格曼讀數的統計平均值作為標準。大量的數據統計表明,未經訓練的觀察人員之間有0.5~0.6林格曼級數的差別,經過訓練的觀察人員之間
只有0.28~0.32林格曼級數的差別。我們曾對六個煙囪進行了觀察,8名觀察人員大都讀數相差不超過0.5林格曼級數。國外大量的現場觀察的統計也表明,觀察人員的讀數之
間一般不超過0.5林格曼級數,較好的情況下,不超過0.25林格曼級數。
A3.2煙氣的成分與性質對觀察有很大的影響,一般用林格曼圖鑒定黑色煙氣效果較好,對于含有較多的水氣或其他結晶物質的白色煙氣,效果較差。近年來國外對于用林
格曼圖觀察白色煙氣做了較多的研究工作,根據光的散射理論和大量觀察數據的統計分析,建立了一些塵粒的性質和濃度、煙囪的幾何結構、天空背景的光學性質及煙氣的林
格曼級數與不透光度等光學性質的關系式,而且試圖根據這些關系式選擇凈化設備,以使排氣達到所規定的林格曼級數。
A3.3應用林格曼圖作為監測煙氣的標準,一般是規定“在任何C分鐘(或小時)”。
所以要規定一個觀察周期C是因為考慮到污染源的變動性、對于固定污染源,周期C要長一些。所以要規定允許排放時間B,主要是因為考慮到生爐、吹灰及其他一些操作情況。
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城的規定如表A-2。
*此處系指在船塢里的汽船,實際上也屬固定排放源。
美國用林格曼級數控制排煙的城市數量及工業類別日趨增多,要求日趨嚴格。大部分規定不得超過2級,個別規定不得超過1級。聯邦政府規定除鍋爐點火、清爐和吹灰期
間外,對于新設備,不得超過林格曼1級,對于現有的設備,不得超過林格曼2級。 英國對于固定排放源煙氣的規定是,在任何30min內排放深灰煙(指林格曼3級的煙氣)的時間不得超過2min。聯邦德國的規定是,在生火期間允許排放小于林格曼3級的煙5min,在其余時間內不得超過林格曼2級。
———摘自《煙塵煙氣測試實用技術》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于
正然、劉光銓、單嫣娜、常德華編著。
|
[發表/查看評論] |
①
|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冷鏈物流網(www.www.kk7885.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冷鏈物流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冷鏈物流網(www.www.kk7885.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 |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www.kk7885.com)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
服務信息 |
|
更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