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各大B2C電子商務網站開始大打圖書促銷價格牌,從“0元售書”到“滿100返200”的活動標語晃得人眼花繚亂。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圖書成本和渠道費用等原因,這滿城風雨的價格大戰卻更多是商家的宣傳噱頭。專家建議,從事B2C銷售的電商們還應重視服務,認真挖掘互聯網業務的增值部分。
電商大戰愈演愈烈 競爭激烈引投訴增多
一名消費者告訴記者,他發現進入11月突然好幾家大型購物網站都出現了圖書大幅優惠促銷,迫使他本著對便宜“不占白不占”的想法一下買了好幾本。
記者調查發現,11月1日開始,蘇寧易購率先在其首頁打出“0元售書,72小時顛覆全網”的口號,這一舉動立刻刺激了其他幾家電商,當當網隨后在其網站打出“圖書音像滿100返200”的活動標語。當當網首席執行官李國慶也在其認證過的新浪微博上表示,店慶提前了,讓消費者快抓緊。此外,京東商城等商家也突然紛紛推出了近乎半價折扣的大幅度優惠活動。至此,新一輪的電商價格大戰再次上演。
某電商物流經理告訴記者:“我自己都覺得現在的促銷太猛了,我們本來就很忙,這回忙得更離譜了。”
這名經理說,很多人只注意到訂單量提高了,但這次促銷不光導致訂單量大,由于活動是“滿減”,就意味著每張單都要湊足金額,因此每張訂單都含很多本書,使他們的工作量成倍增加。這也同時意味著他們的促銷訂單至少要消化一段時間。
京東商城一名經理對記者說,由于第一天促銷參與人數過多,硬件承載能力不足,所以他們又緊急加了幾臺服務器,并在第二天再啟動了三小時的促銷活動。他說,這三小時的訂單量至少是平時的三、四倍。記者發現,不僅是網站宣傳,京東商城首席執行官劉強東也對優惠活動發出了“點擊提交按鈕后要長時間等待,千萬別刷新頁面,有可能超過5分鐘才會顯示提交成功頁面”的微博。
競爭加劇,也同時暴露出電商售后、服務承諾等方面的問題。京東商城客服人員對記者介紹,這次3小時的促銷共售出了300多萬冊圖書。但也由于人員配備跟不上,促銷使得原來有所承諾的“211限時達”服務臨時暫停。
北京市工商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10月份消費者投訴中,“12315”“96315”兩條熱線共受理網上購物消費投訴1204件,占熱線投訴總量的40.77%。其中,拖延送貨、退換商品周期長、促銷承諾與實際不符問題最為突出。
電商圖書促銷:噱頭多于實質
北京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林亞說,從產品屬性來講,圖書是最適合在網上做零售的產品。它的相關性、所產生的連帶銷售、產品的配送服務和售后,都非常適合網上零售。因此,有一定實力的網絡零售商都會選擇圖書。
與此同時,林亞認為,電商們其實都明白,盡管圖書產品非常適合網絡零售,但是圖書產品的利潤相對有限,特別是在扣除相應的渠道成本后,促銷活動只能對其銷售額有所提高,因此這更多是一種市場策略。
數據顯示,在2010年中國網購用戶中,五成以上仍是19-30歲的學生和年輕白領,他們對價格很敏感,也使得價格戰成了電商手中最常用的一張牌。
那么,一本書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呢?
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表示,一本書的成本大致分為兩個部分,直接的包括8%—10%的作者版稅和20%—25%的紙張和印刷成本;間接成本約15%,包括國家稅收、人力成本、倉儲、物流等管理成本。因此,圖書的成本大約占書價的45%。
基于此數據,45%的圖書成本加上電商們配送等渠道成本后,那么無論是“5折售書”“0元售書”還是“滿一百返兩百”,基本都是“賠本賺吆喝”。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從經營策略上講,如今很多公司已經把促銷當廣告費了。“我去外頭砸廣告也得花這個錢,現在我只是不砸廣告而把圖書促銷的損失當作我的廣告費而已。”他說,“現在大家都這么做。”
當記者詢問這樣的手段是否有效時,他說,從圖書角度肯定是最容易切入人們購物欲望的。“找幾本最熱點的書擱在那兒,吸引眼球唄。”
易觀國際分析師劉冠吾認為,由于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對電子商務網站的品牌忠誠度普遍較低,而價格因素又在網民的選擇權重中占比較大。因此,在如今混戰的趨勢下,如有商家推出大范圍促銷,其他競爭對手只能被迫應戰,不然他原本的用戶群就會流失。
然而,對于展開這次大規模促銷的原因,京東商城書面回復記者表示,京東商城的圖書促銷目的只是為了回饋消費者,而任何行業激烈的競爭都是存在的。
林亞表示,在電商的競爭中,基本都是一個相同產品類別在競爭。比如做圖書比較強勢的幾家拼得很厲害。而3C、IT、綜合百貨,又都是另外一個圈子。他們都在打價格戰,希望剩下的是自己。
對于這種競爭,林亞認為,從經營角度看,這種促銷的空間很有限。某些電商作為上市公司,這種促銷將帶來難看的財報,是無法給股東交代的,因此目前電子商務網站的這種大力度促銷,時間不會持續很長。“錢總會燒完的”。
從企業和行業良性發展的角度來看,如果長期做賠錢的買賣,必然不利于企業和行業良性發展。今年5月,京東商城推出的“全部少兒圖書四折封頂”促銷,一度引發全國24家少兒出版社聯合抵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大肆降價搶的是傳統書商的市場。一本書除了成本外,通常剩下的是出版社和零售商的利潤空間。按照現在這種方式賣書的話,相當于把出版商的空間也給吃掉了,那么出版商自然會非常不樂意。這種模式最終將傷害到內容生產者和出版商,導致圖書市場后續產品缺失。
該人士表示,中國出版商的傳統運作模式是相對比較成熟的。在電子商務與傳統企業的博弈中,從當當網開始,將整個電子商務的模式也融入出版商中,由于當當網本身源自于出版商,比較清楚出版商整個運營體系,因此他也能拿到比較好的價格。通常傳統書店是按傳統的規則去做,而電子商務企業更年輕、膽兒也更大。
我國電商B2C發展需優質服務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認為,B2C企業雖在漸漸步入成熟期,但傳統零售巨頭紛紛觸網使得這場傳統零售商跑馬圈地、搶占國內網購消費市場的大戰愈演愈烈。
林亞表示,從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形勢來看,基本還是在以一種良性趨勢前進。這主要體現在以京東商城、當當網、凡客誠品、卓越亞馬遜等品牌B2C網站以其規范的運營在贏得消費者的興趣。
莫岱青說,2011年資本頻頻布局B2C,樂淘的2億元融資已到位,好樂買獲得至少6000萬美元的融資。另一方面,電子商務巨頭們也開始將精力轉向B2C領域,百度聯手樂天成立合資網站樂酷天,淘寶網以獨立域名分拆淘寶商城,專注正牌商家。2011年國內電子商務拐點顯現,B2C模式開始真正崛起。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6月,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已達2.95萬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網上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3492億元,同比增長74.6%。網購的用戶規模達1.73億,同比增長33.1%。
林亞說,對于網絡零售商而言,中國市場足夠大,消費需求紛繁多樣,只要守住一個方向做透,其實不一定需要打價格戰。
劉冠吾認為,電商們應盡量考慮以產品差異化吸引顧客,創造更多價值,從而避免在價格戰中殺得“頭破血流”。此外,商家應同時在其他方面如IT系統穩定性、客服接通率、服務態度、自建或外包物流的質量,以及售后承諾等方面下工夫贏得消費者信任。
林亞等專家認為,我國電子商務服務鏈條的成熟度這些年不斷提高,在順暢度、便捷性、產品的覆蓋面上發展較好,與其他行業相比,電子商務行業也是差距最小的行業之一。但這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密集促銷仍說明我們在網絡零售上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更多聚焦在賣產品上。除了賣東西,商家更應重視給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和體驗。
如果只通過低價吸引消費者,消費者也就只會尋找最低價格,而不會忠實于品牌。因此各大網商還應認真挖掘增值部分,為消費者提供獨到、全面和創新的服務。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