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面對爆倉存貨,企業如何管理?
引入ERP 打開效率之門
利用信息化技術管理存貨,已在業界熱炒幾年。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可以有效減少存貨運轉環節,并能夠對存貨實施透明控制,以減少損失,從而得到業界認可。
時下,ERP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而引入ERP的企業也不計其數。高翔的公司去年3月份剛剛完成ERP系統的更新,作為公司的財務經理,他對信息化管理存貨的奇效頗為贊賞。
該公司為北京一家中日合資的連鎖企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頗大,這次正好得利于ERP系統。
信息化確實大大提高了企業的運作效率。高翔以自己的公司為例,引入ERP后,首先完成的是統一平臺、統一供貨。從后臺庫存到前臺POS機,從總部到每個分店,都在同一個平臺上工作,這就可以實現分店與總部的對接,大大減少倉庫。
“公司現在每開一個分店都設一個倉庫,80多個分店,80多個倉庫。從后臺庫存到前臺POS機,從總部到每個分店都要經過繁雜的程序,存貨周轉成本很大。”高翔說,但在ERP上線后,公司可以在一定半徑內,讓這個區域里面所有的分店都共享一個倉庫,這就意味著庫存周轉率大大提高,資金流轉大大加快。
ERP能給企業帶來可觀的好處。不過,引入ERP卻要耗費企業大量的精力和資源,并且還需要不斷地對固有的管理模式進行更新,對員工的適應性要求也較高。在目前企業普遍感覺現金吃緊的情況下,引入ERP不一定太實用。
“它是一種常規武器,什么時候都能使企業受益,現在有些企業還是擠出錢來上ERP系統,原因就在于這些企業認為投入與產出仍成正比。”高翔說。
中小企業的“ABC法則”
危機之下,中小企業受的影響更明顯,存貨管理對他們來說攸關性命,ABC法則顯得非常實用。
“ABC分類控制法,又叫巴雷特控制法,是指對各類存貨按照需用數量的多少及需要總成本金額的大小,分為A、B、C三類,并根據其重要性對不同類別的存貨物資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北方工業大學會計研究所所長趙賀春向記者這樣介紹。
通過運用ABC分類控制法來進行存貨管理,可以壓縮存貨存量,解放被占壓的資金,使得庫存結構合理化,從而達到通過存貨管理來提高企業收益的目的。這種存貨管理方法還具有簡便、易行等優點。正是基于這些特點,ABC法則在我國眾多中小企業里得到了廣泛的利用。
趙賀春以上海某家中小規模的制造企業說明ABC法則對存貨管理的積極作用。這家制造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初由一家鄉鎮企業轉制為民營企業,主要生產汽車的零配件,每月根據訂單組織生產,上游企業也比較固定。
通過實施ABC法則,該企業將零配件的生產按照品質需求和數量特征進行了ABC的分類控制,見效很快,其四大主要零配件的質量合格標準分別上升了9.5%、9.5%、19%和15%,基本實現了出廠產品的零缺陷。
然而這種方法也有弊端,趙賀春指出:“因為這種方法是一個由前向后的‘推進式’系統,而生產過程分為‘供、產、銷’,這樣一來,前面的生產工序占主導地位,后面的生產工序處于被動地位。”
不老的理念:零存貨模式
如今家電行業舉步維艱,雖然有“家電下鄉”之類的政策扶持,但銷售不暢、存貨堆積的企業不在少數。
河南某知名空調企業財務經理馬德威就運用零庫存模式,成功地使企業轉危為安。所謂“零存貨”管理,指的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僅保持每天所需的存貨,當天所進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在當天全部投入使用,并在每天生產經營結束后全部轉化為產品,最終送至市場全部銷售的存貨管理策略。
這樣一來,存貨的庫存量就是每天生產或市場所需的量,在每天生產經營結束后,存貨的庫存量為零。“以前公司訂單和銷售量有些脫節,導致存貨激增。銀行貸款利息所產生的財務成本,以及與日俱增的管理成本,嚴重威脅企業的現金流,現在幾乎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馬德威如此表示。
零庫存管理模式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分析銷售報表。對于市場上面哪些產品需求旺盛,哪些產品不太暢銷等等,企業高管都需要了如指掌。這就是分析銷售報表。
除了銷售報表外,情報表即“周競爭情報分析表”也是必須要做的。要分析其他廠家競爭品牌的產品、人員狀況、促銷方案等,有的放矢地采取應對方針。
但“零存貨”管理也存在著不足。首先就是適用性的問題,因為這種方法對企業的管控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求相當高,這令很多企業難以適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