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商學院面紗 精英俱樂部如何中西通吃 |
2011-6-11 中國冷鏈物流網(www.www.kk7885.com) |
來源:東方早報
中國本土MBA(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截至2011年1月,正好走過20年。從草創起家的迷茫,到洋氣撲鼻的照搬,再到今天回歸本土的頓悟,20年中國MBA教育的發展是一個學習與模仿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醞釀著改革創新的過程。
如今,致力于提供給學生更為全面的能力塑造,在知識與實踐之間搭建更通暢的橋梁,已成為各中國商學院的基本共識。那種僅僅把MBA教育作為培訓項目、高級拓展課程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可以說,在中國MBA走過20年之際,中國商學院正在迎來最新的蛻變。
競爭日趨白熱化
2011年是我國MBA教育20周年,二十年間,從無到有,中國的MBA教育已經成為國內各專業碩士學位教育中最有影響,也最受關注的一個。1991年,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在全國9所高校中試點MBA教育,招生人數不足百人,到今年,國內已經有236所大學舉辦MBA學位教育。其中位于上海地區的大學商學院或管理學院有11所,復旦、交大、財大、華東師大、東華、華東理工、上海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海事、上海理工、同濟。獨立商學院1所,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10年錄取MBA的學生超過35000人,在這些商學院中,已經有若干所獲得了AACSB和EQUIS的國際認證。與此同時,國內商學院與海外商學院的合作密切。一些海外商學院在中國設立了中心,有的甚至正在建設校園。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中國的MBA開始走上了新的征程,在中國的商學院掌門人心中,已經有了更宏偉的打算。雖然中國同世界一流的MBA教育之間仍然有不小的距離,需要對此保持清醒的頭腦,不過在未來的MBA教育征程中,中國的商學院已經同那些世界一流的商學院一起站在了同一個平臺上。
我國MBA教育同其他世界一流商學院幾乎在同時,都注意到了未來MBA教育新征程中的“三個要素”:領導力、企業家精神和體驗式學習。這三個要素都代表著時代的趨勢。下一個二十年,中國和海外的商學院PK將會更激烈。
商學院的功能還不僅僅在于培養MBA、E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DBA(工商管理博士)、EDP(高層管理培訓)等項目競相開出。硬軟件設施一流的校舍、全球頂級的教授、校友網絡、人脈橋梁,每一樣,都是商學院吸引各路商業精英的法寶。
商學院越來越多,生源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為了吸引更多的優秀生源,各商學院使出渾身解數,出臺更多“爆炸性”舉措吸引優質生源,“生源是商學院生存的主要基石。”復旦、交大、上海財大、華東師大、華東理工、東華、上外、上大的相關負責人都對這句話深信不疑。
國際國內認證熱
國內名校的觸角已不滿足于國內,爭取國際認證成為了各大商學院的主要職責。目前世界上有三大商學院教育認證組織:AACSB、EQUIS和AMBA。世界MBA協會(AMBA)成立于1976年,AMBA認證是針對商學院MBA項目的國際認證體系。AMBA認證注重體現商務和管理實踐的發展。EQUIS是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針對工商學院的國際性質量認證體系,是歐洲最嚴格的質量認證體系。它以國際性管理教育的卓有成效為認證標準。AACSB,國際精英商學院協會,成立于1916年,是一個由商學院、社團和其他機構組成的非營利組織,其發起成員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耶魯大學、威斯康星大學等。三頂皇冠中當數AACSB資格最老、含金量最高,獲得AACSB認證的商學院也隨即被視為教學質量一流的商學院。
2010年4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正式通過AACSB(國際精英商學院協會)認證。2009底,該學院還通過了EQUIS(歐洲質量發展認證體系)認證。在兩年時間內連續通過AACSB和EQUIS認證的復旦管理學院是目前全球范圍內以最快速度通過認證的商學院。全球范圍看,同時通過AACSB和EQUIS兩項國際頂尖認證的商學院也就六十多家,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在2008-2010短短兩年時間內通過這兩大權威認證,說明教育質量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認可與高度肯定。
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在今年4月成為中國大陸唯一一家獲得三項國際權威認證的商學院。安泰經管學院院長周林教授表示,AACSB認證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他以“商學院入世”作為比喻,表示完成國際化是商學院目前的使命之一,交大安泰正在不遺余力為此努力。上海財大、華東理工等其他商學院也正在努力向國際認證發起沖擊。
不過,除了獲得國際認證外,中國也在醞釀自己的本土認證,目前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正委托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教授牽頭,對中國的商學院論證出臺自己的細則。中國畢竟有自己獨特的國情,國際認證的時間周期較長,同時要求相對苛刻,認證標準對于中國的大部分商學院并不適合,出臺中國自己的商學院論證體系,就可以為現在的236所商學院整體質量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抓牢特色之路
如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商學院動足了腦筋。國內MBA教育經歷了20年的發展和積淀,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公眾的日益理性,MBA教育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其中最飽受詬病的一點就是國內MBA教育“學不一定以致用”。畢業生中理論與實際脫節的情況普遍存在,馬云曾為此解雇了企業里95%的MBA。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院長吳柏均坦言,究其根本,就是學習過程中書本與實踐的脫節。
5月12日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召開媒體發布會,介紹了在MBA和EMBA教育中引入“行動學習”課程,旨在歷練學員的實戰能力,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學習管理。據了解,“行動學習”的理念由英國的瑞文斯(Reg Revans)教授提出,此后得到了全球企業界的廣泛認
可。這種學習方式多用于企業高端內訓,國際國內多家大型企業也曾在內部廣泛推行,現在被引進到商學院教育體系中,屬于首創。行動學習選擇企業中存在的真實問題進行研究作為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和模式。理論的學習,跟隨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實際需求而進行。在行動學習課程中,學員將通過獨立獲取信息,發現問題;獨立地制定計劃,聯合學院教師和企業資源共同實施計劃,以及不斷進行質疑反思,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掌握商業技能、學習專業知識,塑造管理思維,從而構建學員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中外合作雙優勢
中外合作的項目,由于采用國際通行的招收標準、靈活的招生方式,可以獲得國外名校學位一度受到追捧。
5月20日,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第10班開學典禮在復旦大學光華樓袁天凡報告廳舉行。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是中國第一個獲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作EMBA項目,已經走過十年的歷程,連續五年保持中國大陸第一的傲人成績,為中國培養了眾多活躍在在國際商業舞臺上的頂尖企業高層管理人才。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學術主任JamesT.Little教授說:“在全球化的今天,商學院的教育更側重于全球化的思維方式。”
6月4日,復旦-BI(挪威)MBA項目將迎來十五周年慶典,復旦大學-BI挪威管理學院MBA項目于1996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和BI挪威管理學院聯合舉辦,旨在培養具備國際化競爭力的職業經理人。香港大學-復旦大學工商管理(國際)碩士項目(IMBA項目)由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聯合
舉辦。本項目也是首批獲得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的內地高校與港澳臺地區高校合作的MBA學位教育項目。
上海財大的中美合作項目成立以來也受到了眾多考生的青睞。今年華東師大MBA與法國里昂商學院“聯姻”,打造國際品牌管理MBA項目。該項目融合國際品牌管理理念,解析國際品牌管理模式,根據中國市場環境、管理領域等綜合因素設計課程,致力于培養兼具中國企業家精神和西方品牌管理能力的管理精英,項目將“國際化”和“本土化”并重的優勢吸引了大批報考者。
上海交大馬賽的MBA/EMBA項目和同濟大學的上海國際MBA(SIMBA)項目,同樣由于中西合璧受到考生的喜愛。
不過,國外成熟商學院越來越單打獨斗進入中國,也對國內的MBA以及中外合作MBA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國際知名在線MBA教育機構——思騰大學首次踏足中國,5月20日及5月23日分別在上海和北京舉辦了中國發布會。思騰大學是一所全球范圍內為商界人士提供高質量碩士學歷課程的教育機構。思騰大學由在全球范圍內服務多家跨國企業的思騰教育集團創辦。
校友資源抱成團
MBA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學歷教育,MBA圈子比一般的學生群體顯得更為“抱團”。眾多MBA院校的重大活動都有MBA校友的影子。他們不僅是參與者,更是策劃者、組織者,甚至是贊助者。沒有任何一個學生團體比MBA團體更有力量去承載母校的發展。
眾多的商學院已經將維護MBA校友這一群體作為日常工作之一,上海大學MBA的校友工作的獨特之處是,校友的認定并不是從學生畢業時開始的,而是從學生進入項目就讀便開始,經歷兩到三年的學習、成長,通過招生和畢業兩次篩選,校友們會成為高度認可MBA項目價值觀與文化的重要家庭成員,并在他們其中產生一群積極的“主力軍”。上大MBA一位2007級的校友說,作為上大MBA的校友,學校為他們提供了終身學習的機會,可以經常回母校聆聽高質量的講座和課程,還能和在校學生一樣參加商業學習之旅、海外交換甚至到海外讀學位的機會,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以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更加不同的是,相比捐贈資金,上大MBA中心鼓勵校友“兩個捐贈”——“捐贈經過實踐考驗的MBA知識和經驗”、“捐贈工作機會”——給在讀的師弟師妹。在這樣的理念驅動下,校友們經常回到母校分享自己在職場中的實戰經驗,他們中的一部分還擔任了上大本科生的職業導師。最近,校友們還集體開通了微博,通過這一新平臺互相關注,進行線上交流,共同探討有價值的話題。上大MBA中心主任Tony老師也一直關注MBA校友的發展動向,并會定期到北京、深圳、蘇州等地區與上大MBA校友進行一些聚會,校友們會為學校的發展獻言獻策,同時中心也能及時了解MBA校友的發展動態為他們提供一些幫助。
校友的職業及跟蹤服務也是商學院的重點項目之一,為慶祝上海交通大學成立115周年暨安泰經管學院職業發展中心成立10周年,上海交大安泰職業發展中心舉辦“職業發展大型交流答謝會”,以感謝在過去十年發展歷程中得到的各方面幫助與支持。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是最早設立職業發展中心的國內商學院之一。2001年成立MBA職業發展中心,專門為MBA學生提供職業發展服務。2002年更名為職業發展中心后,開始為全院學生提供職業發展服務。經過十年的成長發展,縱觀國內商學院,安泰職業發展中心已形成了完善的服務框架,積累了豐富的企業資源,開發了特色的活動載體。一方面,中心立足安泰,服務在校學生;另一方面,著眼市場,服務用人企業。十年耕耘不息,十年砥礪前行,職業發展中心贏得了校內外一致好評,取得了豐碩的實際成果。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職業發展中心成立于1999年10月,是中國大陸大學商學院中第一家專職的MBA職業發展中心。職業發展中心聘請著名企業資深人力資源專家擔任職業發展顧問,MBA學生可以預約一對一的職業發展咨詢。校友導師計劃使學生有機會分享校友的人生經歷及感悟,思考未來發展道路,獲得更廣泛的發展空間。豐富的職業課程讓學生清晰地思考與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鍛煉求職技巧,成為具有綜合競爭力的職場達人。
EMBA推陳出新
2002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批準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32所高等院校開展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各院校開始陸續招生。我國EMBA教育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國家賦予培養院校招生、錄取和培養方式上較大的自主權,使EMBA教育基本上與市場的實際需求接軌。
EMBA教學非常注重案例教學和案例討論。通常EMBA學員都是邊工作邊讀書,在校時間很短,講授的內容相對較少。但是由于學員有較多的工作經驗和背景知識,因此他們使用的教學案例較少,但討論的范圍要廣得多,對教師的挑戰性也更強。美國商學院EMBA注重案例教學,強調運用電腦軟件進行模擬教學。如哈佛商學院用于教學軟件的開發和硬件管理的費用就高達1000萬美元。現在EMBA不斷推陳出新,聯合辦學與異地辦學漸成趨勢,國內很多院校都開辦了聯合辦學的EMBA項目,反映出各院校對EMBA創辦之路的共同認識,如天津財大EMBA上海學位班,配備了一流的師資,并組織學員通過移動課堂赴境外學習交流,與國際接軌,更具戰略頭腦。
|
[發表/查看評論] |
①
|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冷鏈物流 網(www.www.kk7885.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冷鏈物流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冷鏈物流網(www.www.kk7885.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 |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www.kk7885.com)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