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顯示主要利用人眼的視差原理,通過制造人的左、右眼視差,在視覺暫留時間之內,給左、右眼分別送去有視差的兩幅圖像,大腦會把這種差異理解為物體的空間定位,從而呈現3D效果。
內外越來越多的公司投身3D顯示領域。日本以電視廠商為主,聯合200多家公司共同研發3D顯示;韓國政府提出“2010年3D視覺”政策,計劃到 2010年實現大多數顯示產品和記錄設備與3D立體格式的轉換;歐盟投入700億歐元用于3D顯示研究,主要由飛利浦主導的ATTEST聯盟進行研發;中國3D產業聯盟于2008年10月成立,會員有40家左右。
3D技術將革命性地影響和改變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在未來,3D顯示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工業仿真、建筑設計、軍事模擬、醫療、教學、娛樂和公共展示等領域,將帶動顯示器、電視等行業向3D技術轉移。在國外市場,3D顯示在科研教學、醫療、廣告和電影院線市場都有成功應用,在歐美發達地區3D顯示產品已經走入普通家庭。
從內容、傳輸到視頻處理的一整套標準的建立有助于3D產業化真正起步。在越來越多的頂級廠商加入到3D顯示行列、逐步規模化生產降低制造成本的背景下,3D顯示市場未來前景明朗。韓國Displaybank預測,3D顯示器的市場金額將會由2008 年的1.4 億美元擴大至2015年的158億美元。 |